蒲白物資供應(yīng):變“群眾找上門”為“我到群眾中去”
翻開民情訪談記錄本,我內(nèi)心泛起無限的感慨,一張張民情訪談記錄的背后,是一個個暖心的故事,短短的幾句話,或許就是一個家庭十幾年的辛辛苦苦的付出,從這一個個小故事中,我充分了解到“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的真實,也為我以后工作提供了思路。
王磊是我入戶訪談的第一家,該職工長期患病,生活比較困難,雖然公司定期會進行走訪慰問,但是對于他來說,只是杯水車薪。這次入戶時,我與他拉起家常,詳細詢問了他目前的生活情況和所需、所難、所盼,當(dāng)我代表公司黨委詢問他有什么需要幫助的困難時,他卻說:“公司已經(jīng)給予我很多幫助,我不想再麻煩大家,我目前就是干好本職工作,為公司做出奉獻,才不虧公司對我的關(guān)心”。讓我深受感動,面對生活的重擔(dān),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這就是我們職工的想法,比一些領(lǐng)導(dǎo)干部的覺悟還要高,我們能做的,只能是為職工多謀取一些利益,多送上一份溫暖吧!
隨后,我們陸續(xù)走訪了幾戶家庭,他們熱情的接待和坦誠的話語都讓我的感慨萬千,我覺得,他們真是把我們當(dāng)成家人一樣來訴說生活、工作中的困難,同時為公司發(fā)展提出了不少意見和建議,讓我們一行人深受啟發(fā)。
經(jīng)過一系列的走訪,我充分認識到,職工的急、難、盼的難事絕非坐在辦公室就能解決的,必須深入基層、通過走訪、親臨職工家庭,才能感覺到職工真實想法。民情走訪必須實實在在,它的意義不僅僅是完成一項任務(wù),而是實現(xiàn)與職工心與心的碰撞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