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第一章∵礦區(qū)概述∵5
第一節(jié)∵概述∵5
第二節(jié)∵開采技術條件∵7
第二章∵礦井開拓開采現狀∵..." />

91丨九色丨黑人外教,国产xxxx性hd极品,久久久亚洲麻豆日韩精品一区三区,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水野朝阳绝伦交尾中字,aⅴ色国产欧美,亚洲免费人成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彌勒縣吉田煤礦瓦斯治理方案

作者:佚名 2011-11-29 19:29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目錄
前 言 1
第一章 礦區(qū)概述 5
第一節(jié) 概述 5
第二節(jié) 開采技術條件 7
第二章 礦井開拓開采現狀 9
第一節(jié) 礦井開拓開采概況 9
第二節(jié) 主要生產系統概況 10
第三節(jié) 礦井“一通三防”存在的主要問題 13
第四節(jié) 其它相關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 14
第三章 瓦斯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6
第四章 瓦斯治理方案 18
第一節(jié) 通風系統治理方案 18
第二節(jié) 防塵供水系統治理方案 30
第三節(jié) 防滅火系統治理方案 31
第四節(jié) 瓦斯抽放治理方案 33
第五節(jié) 其它安全技術措施 33
第六節(jié) 其它相關系統治理方案 38
第五章 瓦斯治理保障措施 41
第一節(jié) 建立安全技術管理體系 41
第二節(jié) 完善各項管理制度 45
第三節(jié) 加強監(jiān)督檢查 46
第四節(jié) 建立安全隱患處理應急救援機制 46
第五節(jié) 加強日常管理,注重隱患跟蹤,全力消除隱患 47
第六章 預期效果 48

附錄:
彌勒縣吉田煤礦《采礦許可證》;
彌勒縣吉田煤礦《瓦斯等級鑒定證書》;
重慶煤科院于2005年7月5日出具的云南省彌勒縣吉田煤礦煤塵爆炸性鑒定報告;
重慶煤科院于2005年6月29日出具的云南省彌勒縣吉田煤礦煤自燃傾向性鑒定報告;
云南省煤礦安全計量監(jiān)測站于2009年6月12日出具的云南省彌勒縣吉田煤礦煤自燃傾向性鑒定報告;
云南省煤礦安全計量監(jiān)測站于2009年6月15日出具的云南省彌勒縣吉田煤礦煤塵爆炸性鑒定報告;
彌勒縣吉田煤礦《煤礦生產能力復核證書》。
前 言
一、瓦斯治理原因
為貫徹落實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深入開展煤礦安全生產治理行動,推進煤礦瓦斯綜合防治工作體系建設,進一步深化我礦瓦斯治理,防治瓦斯事故的發(fā)生,確保煤礦安全生產,根據云南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云南省煤炭工業(yè)局《關于印發(fā)云南省高瓦斯、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安全技術管理規(guī)定(試行)的通知》(云煤安發(fā)【2008】201號),彌勒縣發(fā)展和改革局、彌勒縣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彌勒縣煤炭工業(yè)管理局《關于印發(fā)彌勒縣小煤礦瓦斯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彌發(fā)改[2009]50號)文件要求,結合我礦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二、指導思想
嚴格遵循國家產業(yè)政策和有關《規(guī)范》、《規(guī)定》、《規(guī)程》、《標準》;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fā)展”理念,嚴格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和“先抽后采、監(jiān)測監(jiān)控、以風定產”的瓦斯治理工作方針,切實建立健全“通風可靠、抽采達標、監(jiān)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綜合治理工作體系,
緊緊抓住礦井通風系統、抽采抽放、監(jiān)測監(jiān)控、現場管理四個關鍵環(huán)節(jié),根據本礦井的安全生產條件及危害因素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針對措施,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進一步完善瓦斯治理結構,落實瓦斯防治管理制度,提高裝備水平和提高礦井防治瓦斯災害能力,建立健全穩(wěn)定可靠的礦井通風系統,科學合理的瓦斯抽采體系,有效管用的監(jiān)測監(jiān)控網絡和嚴格規(guī)范的現場管理制度
三、瓦斯治理基本要求
進一步加強一通三防管理,找出礦井通風系統和瓦斯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隱患、制定確實可行的整改措施,建立健全一通三防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使礦井通風系統合理,穩(wěn)定、可靠,瓦斯治理工作到位。力求達到生產布局優(yōu)化、開拓開采正規(guī)、系統合理可靠、監(jiān)測監(jiān)控有效、現場管理到位,為實現到2010年安全生產狀況明顯好轉的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四、瓦斯治理基本原則
嚴格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工作方針,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則。
合理生產布局,確保抽、掘、采關系平衡。
瓦斯治理能力大于生產能力。
建立完善可靠的通風系統(通風可靠)確保系統合理、設施完好、風量充足、風流穩(wěn)定。
加大瓦斯抽采力度(抽采達標),實現“多措并舉、應抽盡抽、抽采平衡、效果達標”的要求。
建立有效的安全監(jiān)測監(jiān)控系統(監(jiān)控有效),確保裝備齊全、數據準確、斷電可靠、處置迅速。
嚴格管理(管理到位),完善制度、落實責任、認真執(zhí)行、嚴格監(jiān)督。
排除隱患,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之中,杜絕事故的發(fā)生。
五、瓦斯治理目標
防范一般瓦斯事故、杜絕較大瓦斯事故與重大瓦斯事故;
防范采、掘工作面瓦斯超限;
建立完善的瓦斯防治系統,最大限度地消除瓦斯危害;
建立完善的瓦斯監(jiān)測監(jiān)控系統,確保監(jiān)控有效。
六、瓦斯治理范圍及治理重點
我礦現在正進行9萬噸擴建項目改造,主體工程已完成。本次瓦斯治理按擴建后礦井實際情況考慮,礦井生產能力為9萬噸/年。由于我礦為擴建礦井,在擴建過程中必須處理好生產和擴建的關系,特別是做好通風系統的管理,不同施工階段必須編制相應的通風技術措施,嚴防出現通風事故。
瓦斯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根據我礦生產現狀及各系統實際情況分析,治理方案應以通風系統改造為重點,進一步完善安全監(jiān)測監(jiān)控、瓦斯抽放等安全系統為目標,配合各項保障措施來達到瓦斯治理的基本要求。
七、瓦斯治理主要依據
(一)政策法規(guī)
《煤礦安全規(guī)程》(2006年版);
煤礦井工開采通風技術條件(AQ1028-2006);
礦井瓦斯涌出量預測方法(AQ1018-2006);
煤礦井下粉塵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范(AQ1020-2006);
煤礦瓦斯抽采標準(AQ1027-2006)及瓦斯抽采指標((AQ1026-2006));
云南省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云南省煤炭工業(yè)局《關于印發(fā)云南省高瓦斯、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安全技術管理規(guī)定(試行)的通知(云煤安發(fā)【2008】201號;
云南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云南省煤炭工業(yè)局《關于印發(fā)云南省小煤礦安全生產技術管理規(guī)定(暫行)的通知》(云煤安發(fā)【2008】160號);
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加強煤礦瓦斯治理工作體系示范工程建設的通知(安委辦【2009】2好;
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瓦斯治理的實施意見》(云政發(fā)【2008】230號);
(二)主要技術資料
1、彌勒縣吉田煤礦擴建初步設計
2、彌勒縣吉田煤礦改建初步設計安全專篇說明書。
3、彌勒縣吉田煤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
4、彌勒縣吉田煤礦資源開發(fā)利用方案說明書。
5、彌勒縣吉田煤礦采掘工程平面圖、通風系統圖。
6、煤礦“三個鑒定報告”(礦井瓦斯等級鑒定、煤塵爆炸性鑒定、煤層自然傾向性鑒定)。


第一章 礦區(qū)概述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交通位置
吉田煤礦礦區(qū)位于彌勒縣城北東30°直線距離約15公里處,行政區(qū)劃屬彌勒縣彌陽鎮(zhèn)雨舍村委會管轄,為圭山煤田腳落沼礦段的一部分。
地理坐標:東經103°27′16″~103°27′40″;
北緯 24°26′55″~24°27′19″。
二、礦區(qū)范圍
礦區(qū)范圍為一不規(guī)則多邊形,由6個拐點坐標圈定,礦區(qū)走向長1020m,傾斜寬700m,井田面積約0.7101Km2,開采深度+1700m至+1200m,其拐點坐標見表見表1-1。

第二節(jié) 開采技術條件
一、水文地質
礦區(qū)地勢北東高南西低,海拔高程+1780~+1560m,相對高差220m。地形切割較深,有利于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泄。植被不多,多為旱地,山脈走向呈北東、南西向。整個地形北高南低。地形坡度在35°左右。
區(qū)內僅有一條干龍河,主要由地表水匯集而成,向西流入普拉河,屬季節(jié)性溪流。
由于斷層發(fā)育,煤層頂底板為二疊系宣威組(P2x)細砂巖、炭質泥巖、泥質粉砂巖含弱裂隙水,斷層、節(jié)理裂隙富水性總體較弱,但礦體處于當地侵蝕基準面及地下水位以下,加之較長時間的開采,給本區(qū)礦井充水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特別是老窯造成的采空區(qū)分布范圍大,塌陷地點多,地表多處出現裂縫,裂縫主要集中于開采較集中的小平坎北、大斜井北、腳落沼村北等F1斷層上盤,裂縫短數十米,長上千米,直接造成大氣降水充給老窯積水。整個礦區(qū)對大氣降水反映靈敏,而本礦所獲儲量在侵蝕基準面以下,水庫、地表水、地下水通道較好,相互補給方便。故核實報告將該區(qū)水文地質定為以裂隙充水為主中等復雜類型。
二、瓦斯、煤塵及煤的自然傾向性
1、瓦斯
根據2008年11月,云南省煤炭工業(yè)局對我礦進行的瓦斯等級鑒定結果:該礦井最大相對瓦斯涌出量為8.06m3/t,最大絕對瓦斯涌出量為0.07m3/min,最大相對二氧化碳涌出量5.06m3/ t,最大絕對二氧化碳涌出量0.41m3/min,該礦為低瓦斯礦井。
2、煤層自燃
根據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重慶分院于2005年6月17日對我礦的C4煤層自燃傾向性試驗結果:該礦煤層有自燃發(fā)火傾向性(二類自燃)。云南省煤礦安全計量監(jiān)測站于2009年6月12日對我礦的C3煤層自燃傾向性試驗結果:該礦煤層有自燃發(fā)火傾向性(一類自燃)。
3、煤塵爆炸性
根據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重慶分院于2005年7月5日對我礦的C4煤塵測試結果:該礦煤塵無爆炸性。云南省煤礦安全計量監(jiān)測站于2009年6月15對我礦的C3煤塵測試結果:我礦煤塵有爆炸性。

礦井開拓開采現狀
第一節(jié) 礦井開拓開采概況
彌勒縣吉田煤礦是整合礦井,整合前均有兩個采區(qū),分別為南采區(qū)和北采區(qū),南、北采區(qū)均有獨立的開拓系統和通風系統。
原南采區(qū)
1、主斜井由+1587m標高處以320゜的方位,-25゜的傾角向下掘進182m至+1510m標高落平,經聯絡石門與井底上部車場尾部煤系底板;暗斜井再從+1510m標高處煤系底板以78゜方位,以-25゜傾角掘進320m至+1375m落平,落平后經井底車場,集運巷,石門揭穿煤系,沿C4煤層大巷至9號上山聯通回風井,形成生產系統,承擔+1375m標高水平采區(qū)的提升運輸、進風、供電、排水、壓風的任務。
2、1號回風井由+1582m標高處以317゜的方位以-25゜的傾角向下掘進171m至+1510m標高落平,經聯絡巷,從人行下山至+1454m標高,分別聯通從+1375m標高上來的1號和9號人行回風上山,形成通風系統,兼做人行安全出口。
3、立井做副提升井,井口標高為+1596m,垂直掘進225m至+1375m標高落平,經石門揭穿煤系與C4煤層大巷聯通,形成南采區(qū)第二個進風井,立井按«煤礦安全規(guī)程»設置安裝了升降人員的罐籠,承擔進風、人員升降、 下放材料及提矸任務。
二、原北采區(qū)
1、主斜井自+1595.9m標高處以156゜的方位-26゜的傾角向下掘進248m與+1487m標高落平,經聯絡石門至煤系底板;暗斜井再從煤系底板+1487m標高處以77゜的方位,-27゜的傾角向下掘進270m于+1375m標高落平,再揭穿石門聯通+1375m水平北集中運輸巷。
2、回風斜井自+1591m標高處以345゜的方位,以-25゜的傾角向下掘進104m于+1547m 標高落平,經石門1號上山與從北+1375m水平回風上山聯通形成通風系統,其開拓開采現狀詳見附圖Ⅰ─Ⅰ。
三、采煤方法
因我礦地質構造比較復雜,煤層賦存條件比較差,煤層傾角變化大,頂底板松軟,根據縣煤炭局的意見,礦井設計的采煤方法為水平分層采煤法,全部垮落法底板管理,現在采用的是水平小分段式采煤方法,但實際生產中,多數是巷采,采煤方法相對落后,而且丟煤比較嚴重,給我礦安全生產帶來很多困難。
第二節(jié) 主要生產系統概況
一、礦井通風
1、通風方式:中央并列式
南采區(qū)立井、副斜井進風,專用回風井回風,為兩進一回。
2、通風方法:機械抽出式
3、選用FBCDZ—6—NO14B型防爆對旋式軸流通風機,配用YBFe280S—6型2×45 kW電機。
其技術特征:通風機壓力H=537~2029Pa,風量Q=1134~2526m3∕min,功率2×45 kW,共選用2臺,其中1臺工作,1臺備用。
4、掘進通風為壓入式局扇通風,局扇型號:YBT-5.5型5臺。
二、運輸系統
1、南采區(qū)立井選用2m提升機提升,提升機型號: JK-2×1.5/20;電機功率180KW。副斜井地面選用絞車型號:JT1.2×0.9;電機功率:55KW, 提升暗斜井選用絞車型號:JTKB1.2×0.9;電機功率:55KW。
2、主要運輸巷運輸方法,蓄電池機車運輸。
3、采煤工作面順槽運輸方式為刮板運輸機運輸。
4、運輸上山運輸方法為溜槽自溜。
5、掘進工作面(平巷)運輸為人工裝車,人力推車。
6、北采區(qū)無工作面,主要用來維修維護現存巷道。
三、排水系統
我礦分兩個水平建有水倉,各個水倉均用兩臺水泵將井下水抽到地面。1375水平1#水泵硐室選用D46-30×5水泵兩臺,2.5寸無縫鋼管兩趟,一級排水至地面;1375水平2#水泵硐室選用D46-30×5水泵兩臺,2.5寸無縫鋼管兩趟,一級排水至地面;1510水平水泵硐室選用D85-45×5水泵兩臺,2.5寸無縫鋼管兩趟,將該水平涌水排水至地面;

五、供電系統
我礦高壓供電等級為10KVA,電源一趟來自彌陽變電站10kV架空線路,長5km,線型為LGJ-35,T接;另一趟電源引自玉皇閣變電站10kV架空線路,長5km,線型為LGJ-35,T接。
地面供電; 在主井口附近約30m處建一變電所,安裝10KV高壓開關柜11面,開關柜選用XGN66A-12系列,采用真空斷路器,其中2面進線,2面避雷,2面供地面用的變壓器(S9-400KVA),2面供井下用電的變壓器(KBSG-400KVA),
井下供電: 井下供電系統主要做到水泵雙回路供電;采、掘用電分開,互不干擾;其他用電設備單獨供電。考慮到井下水泵、局扇等安全用電,采用10kV下井至+1375m井下變電硐室。供電線路:礦井10kV變電所→副井→+1375m變電硐室→水泵;+1375m變電硐室→工作面;+1375m變電硐室→掘進工作面;+1375m變電硐室→其他用電設備。
六、防塵系統
在工業(yè)場地內,標高為+1650m處建有一座200m3的高位水池,用Φ50mm有縫鋼管經副井、+1510m總回風石門、通風人行暗斜井至井下各用水點。井下配有防塵管網、灑水及噴霧裝置,設施不全,無隔爆設施。
七、通訊系統
煤礦已有程控交換機TC-432B 一臺,KTH-11隔爆本安型電話12部。
八、監(jiān)測監(jiān)控系統
目前礦上已經配備有一套KJ73瓦斯監(jiān)測、監(jiān)控系統,運轉正常、良好。擴建設計仍利用原有的監(jiān)控系統,僅對不足部分的探頭、分站及電纜進行補充,系統進行升級,整套系統正在改造中。
九、瓦斯抽放系統
我礦于2005年建立了一套ZBW30Y型移動式瓦斯抽放泵站,電機功率為55kw,抽放能力為30m3/min。抽放管為Φ159mm無縫鋼管。,瓦斯抽放系統現尚未投入使用。
第三節(jié) 礦井“一通三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通風系統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礦井通風方式為中央并列式通風,風流從立井和副斜井進入,在1375水平石門運輸巷交匯,經過工作面最后從專用回風井回出。局部通風機采用局扇壓入式通風。風井作有引風道、人行通道,井口安設有防爆門。
主要存在的問題:
礦井采掘布局不合理,通風系統復雜,可靠性差,采掘工作面通風系統紊亂,回風巷局部地方斷面小。
為治理礦井瓦斯,必須編制礦井通風系統改造設計,優(yōu)化采掘布局,今后必須加強通風管理、及時維護巷道,確保風路正常暢通,通風構筑完整、完好。使之達到系統合理,設施完好、風量充足、風流穩(wěn)定的目的。
二、防塵供水系統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礦初步設計按高瓦斯礦井設計,云南省煤礦安全計量監(jiān)測站鑒定C3煤有煤塵爆炸危險性,井下防塵系統不到位、噴霧裝置配置不夠,更需設置隔爆設施。
三、防滅火系統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重慶煤科院于2005年6月29日出具的云南省彌勒縣吉田煤礦C4煤層自燃傾向性鑒定報告:該礦煤層的自燃傾向性為二類,屬自燃煤層。云南省煤礦安全計量監(jiān)測站于2009年6月12日對我礦的C3煤層自燃傾向性試驗結果:該礦煤層有自燃發(fā)火傾向性(一類自燃)。
根據《彌勒縣吉田煤礦安全預評價報告》的結論,礦井內因火災危險等級Ⅱ級,比較危險。但該礦共開采4層可采煤層,我礦建成后、投產前盡快開展其余煤層的鑒定性工作,以正確指導礦井生產。
防滅火供水管路與防塵供水管路共用,井下消防栓設置不全,防滅火器材儲備不足,且品種不全。
四、瓦斯抽放系統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礦于2005年建立了一套ZBW30Y型移動式瓦斯抽放泵站,電機功率為55kw,抽放能力為30m3/min。抽放管為Φ159mm無縫鋼管。
瓦斯抽放系統現尚未投入使用。瓦斯抽放系統不符合規(guī)程、規(guī)范、標準等有關規(guī)定,無備用瓦斯抽放泵,未配備打鉆設備及人員,抽放管網未形成、不規(guī)范、瓦斯抽放裝置無接地保護、防雷電等設施。
第四節(jié) 其它相關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
國家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聯合發(fā)出安監(jiān)總煤行[2007]167號緊急通知:要求所有煤礦必須立即安裝和完善井下通訊、壓風、防塵供水系統(簡稱“三條線”)。我礦已編制設計,但未全面實施。
一、固定通訊
1、礦井礦內本安型程控電話數量不夠,而該系統不能滿足礦井安全生產通信需要,地面管理部門多處無電話,井下有些工作面電話也配置不夠,地面辦公區(qū)只有監(jiān)控室和礦長室有,監(jiān)控室沒有形成全天候有人值班,這兩處人不在時,井下與地面很難聯系;與外部沒有固定電話,只能通過移動通信電話聯系。
2、井下工作地點不能形成點對點的通信,信息不能相互轉達,在事故時十分不利。
3、礦長等人在外不能直接了解井下某一工作面的情況,不利緊急情況的及時指揮。
4、地面通風機房設有電話,與各相關地點無法聯系。
5、不利于救災指揮。
6、礦井有煤塵瓦斯爆炸危險,煤層會自燃,通訊不靈是非常不利的,特別不利于救災指揮。
二、壓風系統
煤礦安裝了排風量為10.5m3/min壓風機一臺,型號為SRC-75SA。W3/6型空壓機一臺,排風量為3m3/min,配套安全裝置有安全閥和儲氣罐。
壓風系統存在的問題:
1、安全供風系統未建立:
(1)有儲氣罐儲氣,由壓風機本身配置的儲氣罐直接向井下供風,壓風將隨活塞運動產生脈沖運動,造成風動工具工作不平穩(wěn),特別是長距離供風時更突出。
(2)系統中只有一級安全閥保護,當安全閥不能在指定壓力時動作,即將造成嚴重事故。
(3)從礦井提供資料看,壓風機為風冷式。
2、壓風機房建設不標準。
3、無井下管網資料。
4、未進行供風的油水分離,壓風質量不保。
三、供電系統
我礦已有雙回路,電源一趟來自彌陽變電站10kV架空線路,長5km,線型為LGJ-35,T接;另一趟電源引自玉皇閣變電站10kV架空線路,長5km,線型為LGJ-35,T接。
存在的問題:目前煤礦有兩套供電線路,但尚未接通使用,一些電氣設備還未進行掛牌管理,變電所、機房等重要設施還沒有設置安全警示牌,供電系統管理不到位。
第三章 瓦斯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瓦斯治理的必要性
煤礦瓦斯事故是制約煤炭工業(yè)安全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影響地區(qū)和全省安全穩(wěn)定好轉的突出問題,煤礦必須認識瓦斯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礦擴建初步設計按高瓦斯礦井設計,礦井地質構造復雜,開拓開采不正規(guī),各生產系統和安全系統不完善,安全資金投入不足,管理機構人員配備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嚴重制約礦井安全生產,難以達到瓦斯治理的各項要求,為此,我礦瓦斯治理不但必要,更顯得事在必行。
二、瓦斯治理可行性
為切實搞好瓦斯綜合治理,煤礦要認真嚴格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和“先抽后采、監(jiān)測監(jiān)控、以風定產”的瓦斯治理工作方針,切實建立健全“通風可靠、抽采達標、監(jiān)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綜合治理工作體系,緊緊抓住礦井通風系統、抽采抽放、監(jiān)測監(jiān)控、現場管理四個關鍵環(huán)節(jié),根據本礦井的安全生產條件及危害因素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針對措施,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進一步完善瓦斯治理結構,落實瓦斯防治管理制度,提高裝備水平和提高礦井防治瓦斯災害能力,建立健全穩(wěn)定可靠的礦井通風系統,科學合理的瓦斯抽采體系,有效管用的監(jiān)測監(jiān)控網絡和嚴格規(guī)范的現場管理制度。礦井瓦斯事故是可控、可防、可治的。因此,煤礦要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更嚴的態(tài)度、更扎實的措施,鍥而不舍地打好煤礦瓦斯治理攻堅戰(zhàn),瓦斯治理是可行的。
三、瓦斯治理的主要內容
根據我礦生產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我礦瓦斯治理的主要內容為:優(yōu)化生產布局,以理順完善通風系統為核心,切實搞好一通三防管理,合理組織生產,堅持采用正規(guī)采煤方法,進一步完善其它相關安全系統,加強現場監(jiān)督管理,建立健全并認真落實瓦斯治理各項管理制度。

第四章 瓦斯治理方案
第一節(jié) 通風系統治理方案
一、采掘部署合理
1、采區(qū)水平布置
礦井沿傾向分為二個水平開拓,其中第一水平為+1375m;第二水平為+1300m;+1300m以下尚有可采儲量96.3萬t,采用采區(qū)下山開采。沿走向分為2個采區(qū):F13斷層以西為一采區(qū),采區(qū)走向長約600m;F13斷層以東為二采區(qū),采區(qū)走向長約400m。設計移交一水平的一采區(qū),二采區(qū)不在本治理方案之內。
我礦在1375水平10#上山布置1143回采工作面一個;1375水平6#上山布置1133掘進工作面一個。兩個工作面的回風分別經過9#上山和1#上山匯至1454水平經專用回風井至地面。
2、煤層開采順序
采區(qū)內各煤層開采順序為自上而下進行,即先采上層,后采下層。采區(qū)內先采上區(qū)段,后采下區(qū)段。對傾斜分層的C4煤層,則先采上分層,再采下分層。1143上分層工作面采完后由1133上分層工作面接替,1143下分層工作面由1133下分層工作面接替。各分層間考慮留設煤皮假頂,必須待假頂膠結、形成再生頂板后才能開采下分層。
3、采煤方法
礦井有可采煤層四層,編號分別為C2 、C3 、C4 、C5,其中C2煤平均厚1.88m,含夾矸0~4層;C3煤平均厚1.17m, 含夾矸0~2層;C4煤平均厚6.88m, 含夾矸0~5層; C5煤平均厚2.30 m,含夾矸0~3層,各煤層傾角基本一致,約27°~35°,但根據我礦多年巷探開采看,可采C3煤層、C3煤層,C2、C5煤層不可采。
可采煤層屬傾斜、薄~中厚煤層,按照設計要求,我礦采用走向短壁采煤法,全部冒落法管理頂板,改變了過去水平分層巷柱式采煤及下行風的落后采煤方法。首采區(qū)C4煤層厚6.9m,傾角32º,設計采用傾斜分層采煤法。分層采高2.2m。改變過去落后的水平分層穿巷式采煤法。
4、回采工藝
1、工作面采用放炮落煤,人工攉煤,工作面采用溜槽板運煤,運輸順槽采用刮板輸送機運煤。外注液式單體液壓支柱配合鉸接頂梁支護頂板,棘輪回柱器回柱放頂。
2、支柱選型依據
采煤方法:走向長壁后退式采煤法。
采煤工藝:炮采。
每個回采工作面長度:60m。
回采工作面采高:2.2m。
頂板管理方式:全部垮落法。
支柱類型:外注液式單體液壓支柱。
5、采區(qū)生產系統
1.運煤系統
1143上工作面的煤(經鐵溜槽自溜)→1143上工作面運輸機巷(經刮板輸送機)→溜煤眼→溜煤下山→+1375mC4煤運輸巷→ +1375m石門→+1375m主(立井)車場→主立井(提升機提升)→地面。
2.排矸系統
1133上工作面的矸石(經鐵溜槽自溜)→1133底大巷→+1375mC4煤運輸巷→+1375m一采區(qū)石門→+1375m運輸巷→+1375m(暗斜井)車場→提升暗斜井→上部車場→+1510m運輸石門→副斜井井底車場→副斜井→地面排矸場。
3.通風系統
(1)1143工作面通風系統
副斜井、立井→+1375m石門→+1375m運輸巷(4煤)→+1375m 4煤層運輸巷→1143運輸底大巷→回風上山→1143上工作面運輸巷→1143上回采工作面→9#回風上山→+1454m4煤回風巷→+1454m石門→內斜井→+1510m回風平巷→副斜井井底車場→副斜井→引風道→地面。
(2)1133工作面通風系統
副斜井、立井→+1375m石門→+1375m運輸巷(4煤)→+1375m 3煤層運輸巷→1133運輸底大巷→1133回風上山→1133上掘進工作面→1?;仫L上山→+1454m4煤回風巷→+1454m石門→內斜井→+1510m回風平巷→副斜井井底車場→副斜井→引風道→地面。
二、 通風可靠
1、礦井通風現狀
整合前兩礦均有獨立的通風系統,從提升斜井進風、回風斜井回風。原跑馬山立井剛完成+1375m水平的開拓工程,兩礦的通風方式均為機械抽出式。
2、通風方式及通風系統
根據礦井整合后的開拓布置方式,該礦一水平為分區(qū)式通風,二水平為中央并列式通風。
礦井主要通風線路為:副斜井→+1510m車場→+1510m運輸石門→提升暗斜井→+1375m石門→+1375m運輸大巷→+1375m4煤運輸巷→4煤軌道上山→1143工作面運輸巷→聯絡巷→1143上工作面運輸機巷→1143上工作面開切眼→1143上工作面回風巷→煤門→聯絡石門→+1454mC4煤層回風巷→+1454m回風石門→內斜井→+1510m回風繞道→回風斜井→引風道→地面。(詳見通風系統示意圖KGC1001—171—1)。
3、通風設施
(一)井下通風設施布置
1、主要進、回風巷之間的每個聯絡巷中,必須砌筑永久性風墻;需要使用的聯絡巷及風井安全出口,必須按設計安設兩道連鎖的正向風門和兩道反向風門。
2、采空區(qū)必須及時封閉。必須隨采煤工作面的推進,逐個封閉通至采空區(qū)的聯通巷道。工作面開采結束后,必須在所有與采區(qū)相通的巷道中設置密閉墻,全部封閉采空區(qū)。
3、控制風流的風門、風墻、風橋、風窗等設施必須可靠。不應在傾斜運輸巷中設置風門;如果必須設置風門,應安設自動門或設專人管理,并有防止礦車或風門碰撞人員以及礦車碰壞風門的安全措施。
(二)確保風流穩(wěn)定
1、根據設計水平劃分,一水平為+1375水平,二水平為+1300水平,北采區(qū)提升井按設計為二水平+1300水平采區(qū)的回風井,為確保一水平風流的穩(wěn)定,報廢北采區(qū)現在的回風井,保留現在的提升井,變?yōu)檫M風井,故一水平采區(qū)(+1375水平)形成三進一回的通風系統,因北采區(qū)沒有布置采掘工作面,所以在+1375水平分配風量中,分配80—90m3/min的風量,稀釋巷道中的各種有害氣體,詳見圖Ⅰ―Ⅱ。
2、在各通風網路上,應按設計和需要安設風門、調節(jié)風窗和密閉等通風構筑物,并隨生產的進度進行及時調節(jié)補充,風門間應盡可能設置閉鎖裝置。確保各用風地點的風量,風速符合《煤礦安全規(guī)程》的規(guī)定,確保風流穩(wěn)定。
3、及時清除巷道的雜物和障礙,盡量避免在主要進回風巷道內停放礦車,堆放材料及其它物品,確保風流暢通。
4、掘進通風及硐室通風
掘進工作面、絞車硐室均為獨立通風。
三、 風量計算及分配
1、 礦井需風量計算
由于該礦一水平的服務年限較長,而二水平開采時的通風系統將由分區(qū)式變?yōu)橹醒氩⒘惺剑L系統變化較大,此外,該礦為多年生產礦井,采用分別計算法計算礦井需風量:
Q=(∑Q采+ΣQ掘+ΣQ硐+ΣQ它)×K漏
式中:
Q——礦井所需風量總和,m3/min;
ΣQ采——回采工作面需風量之和,m3/min;
ΣQ掘——掘進工作面需風量之和,m3/min;
ΣQ硐——硐室所需風量,m3/min;
ΣQ它——其它用風量地點所需風量之和,m3/min。
K漏——漏風系數,取1.2。
(一)ΣQ采的計算
1.按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計算
(1)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qc=q相·A采/(24×60)
式中:
q相——礦井相對瓦斯涌出量8.06(m3/t·d)
A采——工作面日產量273(t)
Qc =8.06×273/(24×60)
=1.526( m3/min)
這個數據是礦井的瓦斯涌出量,已包含有采煤、掘進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也包含有工作面丟煤、采準巷道預排、采空區(qū)、圍巖、鄰近層的瓦斯涌出量等。由于地質報告未提交各煤層的瓦斯含量,煤礦也未測定各煤層的瓦斯含量及壓力,采、掘工作面的瓦斯?jié)舛鹊戎匾獢祿笔л^多,可靠性不高。鑒于本礦為擴建礦井,+1375m水平又是新開水平,為安全起見,設計以瓦斯鑒定報告的數
據為基礎計算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并以此計算回采工作面的需風量。
(2)采煤工作面所需風量:
Q采 =100·qc·Kc
式中:
qc——工作面絕對瓦斯涌出量(取qc=1.526m3/t)
Kc——備用風量系數(取Kc=1.5)
Q采=100×1.526×1.5
=228.9m3/min
2.按采煤工作面溫度計算
Q采=n×60×Vc×Sc×Kj
式中:
n——回采工作面數量,1個;
Q采——采煤工作面數量需要風量,m3/min;
Vc——回采工作面適宜風速,m/s;
Sc——回采工作面平均有效斷面,按最大和最小控頂距有效斷面的平均值計算,m2;
Sc=3.7 m2
Kj——工作面長度系數,取1.0;
Q采=1×60×Vc×Sc×Kj
=1×60×1.5×3.7×1.0
=333m3/min
3.按炸藥使用量計算
Q采=25Ac
式中:
Q采——采煤工作面數量需要風量,m3/min;
Ac——采煤工作面一次使用最大炸藥量,取1.5kg;
Q采=25Ac
=25×1.5
=37.5m3/min
4.按采煤工作面同時工作最多人數計算
Q采=4 nc
式中:
n——回采工作面數量,1個;
Q采——采煤工作面數量需要風量,m3/min;
nc——采煤工作面同時工作的最多人數,20個;
4——每人每分鐘應供給的最低風量,m3/min;
Q采=1×4 nc
=1×4×20
=80 m3/min
根據上面的計算結果,取最大值作為采煤工作面的需風量,即Q采=333 m3/min。
5.按工作面風速驗算
15×Sc≦Q采≦240×Sc
(1)工作面最低風速的風量
Qmin=15×3.7
=55.5 m3/min
(2)工作面最高風速的風量
Qmax=240×3.7
=888m3/min
經驗算:55.5 m3/min<333 m3/min <888 m3/min ,即Qmin≤Q采≤Qmax,可滿足采煤工作面的風速要求,由于該礦僅有1個回采工作面,所以ΣQ采= Q采,即采煤工作面的需風量為333 m3/min。
(二)ΣQ掘的計算
設計共有2個掘進工作面保證1個回采工作面正常生產接替,所以礦井需獨立供風的掘進工作面為2個。
1、按炸藥使用量計算
Q采=25Aj
式中:
Q掘——掘進工作面實際需風量,m3/min;
Aj——掘進工作面一次使用最大炸藥量,取3kg;
Q采=25Aj
=25×3=75 m3∕min
2、按掘進工作面同時工作的最多人數計算
Q掘=4·N掘
式中:
4——每人每分鐘供風標準,m3∕min;
N掘——掘進工作面同時工作的最多人數;N掘=14人;
Q掘=4×14=56m3∕min≈1m3∕s
3、按局部風機吸風量計算
Q掘=Qf×I×kf
式中:
Qf——掘進面局部通風機額定風量,m3∕min。
I——掘進面同時運轉的局部通風機臺數,臺;
kf——為防止局部通風機吸循環(huán)風的風量備用系數;一般取1.2~1.3。
Q掘=Qf×I×kf
=120×1×1.3
=156m3∕min
根據上面的計算結果,取最大值作為掘進工作面的需風量,即Q掘=182 m3/min。
由于該礦共有2個掘進工作面,所以∑Q掘=2×156 m3∕min =312 m3∕min。
(三)ΣQ硐的計算
本礦井需獨立通風硐室僅有提升暗斜井絞車房,所需風量為60 m3∕min。
(四)ΣQ它的計算
按(ΣQ采+ΣQ掘+ΣQ硐)的10%計算:
ΣQ它=(333 +312+60)×10%
=70.5m3/min
礦井所需總風量Q的計算:
Q=(ΣQ采+ΣQ掘+ΣQ硐+ΣQ它)×K漏
=(333+312+60+70.5)×1.2
=930.6m3/min
經計算,礦井需風量為930.6m3/min。

礦井的風量分配
按設計分風原則,將風量進行按需分配如下:
1143采煤工作面340m3/ min,1133工作面運輸巷掘進面和1133上工作面回風巷掘進面各配風310m3/ min,提升暗斜井絞車房硐室配風60m3/ min,其它巷道配風250m3/min(包括北采區(qū)巷道和其它硐室)。
3、礦井負壓計算
按下列公式計算:
h=Q2/S3 +h局 (1)
R=α·L·P·/S3 (2)
式中:
H——全礦井風壓,Pa。
R——井巷摩擦風阻,NS2/m8;
α——摩擦阻力系數,NS2/m4;
L——井巷長度,m;
P——井巷斷面周長,m;
S——井巷斷面積,m2;
h局——局部阻力,按全礦風壓的10%計算,Pa。
計算過程見“礦井通風風壓計算表”:表4-1,表4-2。經計算:該礦一水平、一采區(qū)投產(容易)時期的風壓:891.72Pa,二水平、一采區(qū)生產(困難)時期的風壓:1415.03Pa。
四、等積孔計算
  A=(1.19×Q)/ H (㎡)
式中:A—等積孔,㎡;
Q—礦井總風量,㎡/s;
H—礦井負壓,Pa。
通風容易時期:
A=(1.19×26.71)/891.721/2=1.06㎡
通風困難時期:
A=(1.19×26.71)/1415.031/2=0.85㎡
從以上的計算結果可以看出:該礦在一水平、一采區(qū)生產期時的通風屬中等難易程度,即中等阻力礦井;當開采至二水平、一采區(qū)時的通風屬困難程度,即大阻力礦井。




 

五、通風設施及降低風阻、防止漏風的措施
(一)根據通風需要,安設風門、調節(jié)風門;
(二)同一井巷內安設兩道風門時,必須保證兩道門不同時開啟,以造成風流短路;
(三)勿在巷道內堆放雜物,保證巷道的有效斷面;
(四)嚴格按設計掘進、支護巷道,以保護巷道斷面尺寸;
(五)加強對各種通風設施和巷道的日常管理。
(六)對相鄰巷道的掘進時,盡量減少放炮震動,同時注意加強支護,防止巖體(或煤體)松動或破碎,以有效防止漏風;
(七)加強對各通風設施的管理,對應密閉的地點應采用構筑物或永久密閉裝置密閉,以保證滿足通風及其它功能需要;
(八)加強各通風設施的日常管理,保證設施滿足設計和使用功能的需要。
第二節(jié) 防塵供水系統治理方案
礦井的地面工業(yè)水池通過水泵將清水輸送到高位水池,經回風斜井進入井下,向各采、掘工作面和其他各用水點提供用水。
工作面和掘進頭必須均采用濕式鑿巖(煤),同時在井下刮板輸送機、和其他轉載點設置鴨咀噴霧器噴霧降塵。
回風巷、軌道運輸巷設灑水器形成噴霧水幕降塵;地面生產系統貯、裝、運等起塵點進行灑水降塵?;仫L巷、軌道運輸巷中的消防灑水管路設置三通閥門,定期清掃、沖洗浮煤并運出。
調整采掘面、井巷的風速可以減少粉塵飛揚。煤礦應配備粉塵采樣器、呼吸性粉塵測定儀、礦用個體粉塵采樣器、壓風呼吸器、呼吸性粉塵采樣器等設備。
在采區(qū)回風巷設置的隔爆水棚。


第三節(jié) 防滅火系統治理方案
1、內因火災預防
根據自燃發(fā)火期確定防治措施。若煤層自燃發(fā)火期超過回采工作面回采煤量的開采時間,應采用采完后打密閉墻、封閉采空區(qū)的方法防治煤層自燃。
開拓開采方面的措施:
①合理的開采布署
開采布署應為預防煤層自燃創(chuàng)造基本條件,原則上不設計聯合布置、鄰帶同時開采,避免上、下煤層的采空區(qū)和鄰帶煤層導通后漏風,引起煤層自燃。結合本礦煤層賦存特點,可采用“扒皮式”開采。
②合理的開拓布置
對煤的自燃要以防為主,盡量簡化采區(qū)巷道布置,減少輔助性巷道。主斜井、主要運輸大巷、集中回風上山、總回風巷和采區(qū)石門巷道、材料斜巷均應布置在煤層底板巖性較好的砂巖中。
③合理的開采順序
井下采面的開采順序為下行式,相鄰區(qū)段盡量少打橫穿小眼,并確保橫穿小眼不漏風??蓪嵭袩o煤柱開采,隔離煤柱的留設要考慮防火的要求,且避免煤柱被壓裂自燃。煤柱中不得掘進巷道,煤層巷道應全部“揭頂”布置,采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④合理的采煤方法
回采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U型通風方式,采空區(qū)漏風小。加快開采進度,減小采空區(qū)氧化帶面積,加大窒息帶面積。
采區(qū)和回采工作面回采結束后,一個月內必須全部撤出設備,進行永久封閉。根據煤層自燃發(fā)火期來確定采區(qū)的開采期限,從而確定采區(qū)的開采尺寸。
2、外因火災預防
進風井筒及井下建筑物,井底車場必須采用不燃材料支護建筑,各水平的井底連接處,主要絞車道同主要運輸巷道、回風巷道的連接處,井下機電硐室,都必須用不燃材料進行支護。
進風井口必須設置防火鐵門,以防止地面火災波及井下。
礦井必須設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統,井下消防管路系統應每隔50m設置支管和閥門。
礦井必須制定井上下防滅火措施,并對全體職工經常進行防滅火知識的教育。
設置井上消防器材庫,消防庫設在+1375m石門同內,存放足夠的消防器材,
井下使用的礦燈必須符合規(guī)定,井口房和通風機房20m不得用煙火或用火爐取暖。井下嚴禁使用燈泡和電爐取暖。
在井下和井口房,嚴禁采用可燃材料搭設臨時操作間、休息間。
嚴禁攜帶煙草及點火物品入井,嚴禁井下吸煙。
井下和井口房內不得從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等工作。如果必須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進風井巷和井口房內電焊、氣焊和噴燈焊等工作,每次必須制定專項安全措施。
預防機械摩擦起火:經常檢查設備的運轉情況,做好井下設備的維護保養(yǎng)工作,保持運轉部位的清潔,及時加注安全可靠的潤滑油,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
預防爆破引起火災,嚴禁不裝或少裝炮泥爆破,嚴禁使用矸石、煤粉代替炮泥封堵炮眼,堅持使用水炮泥,嚴禁放糊炮、放明炮。
預防電氣火災,井下所有電氣設備的選擇、安裝、使用和維護都必須嚴格遵守規(guī)程的有關規(guī)定,應正確選用過負荷繼電器、熔化保險器和漏電繼電器,以便在電流短路,過負荷或漏電時切斷電源。消滅電纜中的“雞爪子”、“羊尾巴”、“明接頭”。
井下和硐室內不準存放汽油、柴油和變壓器油等,井下用過的潤滑油、棉紗布頭等,必須集中存放保管在加蓋的鐵桶內,不準亂扔亂放。
(14)嚴格執(zhí)行《煤礦安全規(guī)程》和有關規(guī)定。
第四節(jié) 瓦斯抽放治理方案
鑒于煤礦已安裝了一臺瓦斯抽放泵,應配備一臺同型號同功率的瓦斯抽放泵,并另委托有資質的單位編制瓦斯抽放專項設計。煤礦應嚴格按照抽放設計、煤礦瓦斯抽放標準(AQ1027-2006)等建設、安裝、使用瓦斯抽放系統。建立并完善瓦斯抽放管理制度,配備足夠的鉆孔設備及人員,加強日常抽放工作,確保抽采達標。
第五節(jié) 其它安全技術措施
一、安全監(jiān)控監(jiān)測方面的措施
針對本礦井的實際情況,除配足安全監(jiān)控一般設備外,由于我礦C3和C4煤層容易自然,必須配備溫度和一氧化碳傳感器,并配備紅外線便攜式測溫儀,對重點防范區(qū)域,班長配備便攜式多參數檢測器,進行定時、定點、定人的觀測和預報。對井下煤層自燃進行預測預報,以便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二、礦井通風管理措施
1、礦井每年在安排生產計劃前必須進行礦井通風能力的核定工作,保證礦井不超通風能力生產。
2、礦井必須有完整的獨立通風系統,改變礦井采區(qū)以上通風系統必須制定通風設計和專項安全技術措施,由煤礦企業(yè)技術負責人審批。
3、生產礦井必須采用機械通風,必須安裝2套同等能力的主要通風機,其中1套作為備用,備用主要通風機必須能在10min內啟動。生產礦井現有的2套不同能力的主要通風機,在滿足生產要求時,可繼續(xù)使用。主要通風機必須設專職司機看管。每小時填寫1次運行記錄。主要通風機房必須安裝水柱計、電流表、電壓表、軸承溫度計等儀表和直通礦調度室的電話。反風操作系統圖、司機崗位責任制和操作規(guī)程應懸掛上墻。
4、改變主要通風機的工況時,必須有煤礦企業(yè)技術負責人批準的安全技術措施。主要通風機必須在合理工況范圍內運行。2臺及其以上主要通風機聯合運轉的礦井,要制定相應的通風安全技術措施,報煤礦企業(yè)主要負責人審批。
5、因檢修、停電或其它原因停止主要通風機運轉時,必須制定停風安全措施;主要通風機停止運轉時,受停風影響的地點,必須立即停止工作、切斷電源,工作人員先撤到進風巷道中,并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由礦長或礦技術負責人決定全礦井是否停止生產、工作人員是否全部撤出。
6、各煤礦企業(yè)要從供電系統、機電設備、日常管理方面加強管理,嚴禁主要通風機和局部通風機的無計劃停電停風。主要通風機和局部通風機一旦出現無計劃停風停電,必須按事故追查。
7、生產礦井主要通風機及其附屬裝置必須具備反風功能,并每年進行一次反風演習,礦井反風演習報告報煤礦企業(yè)和當地煤礦安全監(jiān)察機構備案。
8、礦井必須嚴格執(zhí)行測風制度,每10天進行一次全面測風。采掘工作面及其它用風地點應根據實際需要隨時測風,測風站必須懸掛記錄牌。通風部門應將測風報表報礦長和礦技術負責人。礦井測風報表應計算礦井有效風量率,礦井、采區(qū)及采掘工作面絕對瓦斯涌出量,礦井內、外部漏風率等。
9、加強井巷維修,保持巷道設計斷面,保證通風暢通和行人安全。
10、沒有形成負壓通風系統的采煤工作面不得回采;嚴禁在獨頭巷道利用局部通風機通風回采;采煤工作面必須確保兩個安全出口;嚴禁采煤工作面利用采空區(qū)通風(《煤礦安全規(guī)程》等有關法規(guī)有特殊規(guī)定的除外)。
11、礦井必須構筑可靠的控制風流的風門、風墻、風窗,進回風井之間和主要進回巷之間的聯絡巷,必須砌筑永久性風墻;需要使用的聯絡巷,必須安設2道正向永久風門和2道反向風門。采區(qū)進回風巷之間的聯絡巷應砌筑永久性風墻,確需行人、通車的聯絡巷應設置永久風門,永久風門不得少于兩道。非自動風門必須互相連鎖。
永久調節(jié)風窗的調節(jié)窗應在上部設置,調節(jié)板靈活可靠。帶風窗的永久風門不得少于兩道。
永久密閉和臨時密閉的質量要符合通風質量標準的要求。
12、采煤工作面投產時,必須由礦總工程師組織有關部門對采煤工作面的通風、防塵、監(jiān)測監(jiān)控等系統進行驗收,不符合規(guī)定不準生產。
13、掘進巷道在施工前必須在作業(yè)規(guī)程中編制局部通風設計,掘進工作面拉門時,必須由礦技術負責人組織有關部門對工作面的局部通風裝備進行驗收。
14、采、掘工作面應實現獨立通風。如實現獨立通風確有困難時,可采用串聯通風,串聯通風的次數不得超過1次。對于串聯通風,必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經礦技術人批準后實施。
三、排放瓦斯措施
1、主要通風機有計劃停止運轉前,必須斷開進入井下巷道內的水管、軌道、電纜等一切導電體,并在井口設置全斷面柵欄。需要排放瓦斯時,必須制定排放瓦斯措施,報企業(yè)主要領導和技術負責人審批。
2、井下中央變(配)電所,在恢復送電前應由瓦斯檢查員全面檢查送電區(qū)域,只有瓦斯?jié)舛仍?.5%以下時,方可送電。
3、局扇因故停止運轉,不論停風時間長短,在恢復通風前,必須首先檢查停風區(qū)內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濃度,瓦斯檢查員檢查瓦斯必須由班組長或安全檢查工配合進行。由外向里邊走邊檢查,瓦斯?jié)舛冗_到3%時,按原路返回。
4、當停風區(qū)內瓦斯?jié)舛炔怀^1%(含1%)和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含1.5%)時,可由瓦斯檢查員直接進行排放,但局扇及其開關附近10m以內風流中的瓦斯?jié)舛炔坏贸^0.5%。
5、停風區(qū)內瓦斯?jié)舛瘸^1%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最高瓦斯或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3%時,瓦斯檢查員必須請示主管領導,由領導提出安全措施,指定專人,控制風流排放瓦斯。
6、停風區(qū)內瓦斯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3%時,瓦斯檢查員必須向礦調度室匯報,由通風部門制定排放瓦斯安全措施,報礦技術負責人批準,并指派專人進行排放。
7、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巷道出現體積大于0.5m3,濃度達到2%的局部瓦斯積聚時,由瓦斯檢查員立即處理。不能立即處理的瓦斯積聚要匯報礦分管領導,由分管領導提出排放瓦斯措施,指定專人進行排放。附近20m內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切斷電源。
8、排放瓦斯時,應堅持低濃度排放原則,采用控制風量等方法使排放出的風流同全風壓風流混合后的瓦斯?jié)舛炔怀^1.5%,排放風流中瓦斯?jié)舛葒澜^2%;在排放瓦斯之前,凡是排放瓦斯流經區(qū)域必須切斷電源、撤出人員、設置警戒。
9、排放瓦斯堅持低濃度排放原則,必須執(zhí)行由外向里逐段排放,或采用其它手段控制風流中的瓦斯?jié)舛?,嚴禁一風吹。
10、排放密閉區(qū)內的瓦斯,瓦斯?jié)舛瘸^3%時,由礦提出專門的安全措施,經礦技術負責人審查批準后,由礦分管領導現場指揮,礦山救護隊協助排放。
11、排放瓦斯工作要由外向里依次進行,1個采區(qū)內嚴禁2個瓦斯超限地點同時排放瓦斯。排除串聯通風區(qū)域的瓦斯時,必須嚴格遵守排放次序,首先從進風方向第1臺局部通風機處開始排放,只有第1臺局部通風機送風的巷道內排放瓦斯結束后,且串聯風流中的瓦斯?jié)舛冉档?.5%以下時,下1臺局部通風機方可送電進行瓦斯排放。




第六節(jié) 其它相關系統治理方案
一、通訊系統主要治理方案
1、實現地面調度室對井下各工作點及機電硐室點對點通信,井下各工作點之間點對點通信。
2、地面各主要管理部門應配置電話,并能保證正常通話,井下發(fā)生事故后能及時與總調度和礦領導直接取得聯系,以便進行指揮救災。
2、直通電話設置地點,應按《煤礦安全規(guī)程》478條規(guī)定設置到位。
3、礦調度室應有與礦山救護隊(簽訂合同的礦山救護隊)的直通電話,并配備地面無線對講機。
二、壓風系統治理主要方案
1、壓風機房安全設施的完善。壓風機房建設應符合現行《建筑設計規(guī)范》要求。應與行政辦公室等有適當距離,壓風機房周圍應植樹以降低噪聲對外界的影響,壓風機房靠儲氣罐側墻上不留門、窗。壓風機房應隔一間作為操作人員的工作間。
2、為確保壓風機安全運行,建立冷卻水循環(huán)系統:壓風機房外建立一個循環(huán)水池和安裝冷卻水泵。在供電中增設斷水保護,保證壓風機安全運行。
4、在管路進入主要采煤、掘進工作面前加裝油水分離器,以保證井下壓風質量。
3、在井底車場增設一臺油水分離器,保持用壓風點的壓風更潔凈
三、供電系統治理方案
鑒于我礦目前已有的雙回路電源,再進行線路搭接,就能夠形成比較可靠的生產供電,對現在未到位的設施到位,各電氣設備進行掛牌 ,配電室,高壓下井做特殊管理,專人管理,制定管理制度及安全技術措施,這樣就為我礦安全用電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防塵(消防)系統主要治理方案
建立完善的防塵供水系統
井下煤倉和溜煤眼都應保持一定的存煤,不得放空,有涌水的煤倉和溜煤眼可以放空。但放空后放煤口閘板必須關閉,并設置引水管。
掘進井巷和硐室時必須采取濕式鑿巖(鉆眼),沖洗井壁巖幫、水炮泥、爆破噴霧、裝巖(煤)灑水和凈化風流等綜合防塵措施。
距離工作面50m內設置一道自動控制風流凈化水幕。
采煤工作面必須設置隔爆設施
防塵管路應按規(guī)定留設支管和閘閥。
五、防滅火系統主要治理方案
根據重慶煤科院于2005年6月29日出具的云南省彌勒縣吉田煤礦C4煤層自燃傾向性鑒定報告:該礦煤層的自燃傾向性為二類,屬自燃煤層。云南省煤礦安全計量監(jiān)測站于2009年6月12日對我礦的C3煤層自燃傾向性試驗結果:該礦煤層有自燃發(fā)火傾向性(一類自燃)。因此,內外因火災的防治是我礦防滅火工作的重點,應請有資質的單位作防滅火系統設計,煤礦應建立完善的消防系統及管理制度,加強日常的防滅火工作,防止火災事故而誘發(fā)瓦斯事故。
六、監(jiān)測監(jiān)控系統主要治理方案
為了實現監(jiān)控有效的目標,必須落實裝備齊全、數據準確、斷電可靠、處置迅速的要求。
1、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應符合《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通用技術要求》(AQ6201-2006)的要求,進回風井、采掘工作面、主要進回風巷等傳感器的種類、數量及安裝地點必須符合《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guī)范》(AQ1029-2007)的要求。
2、必須按設計提出的監(jiān)控設備的型號進行采購。
3、設備安裝、調試須有資質的單位(或廠家)進行安裝。
4、煤礦的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培訓,持證上崗。
5、監(jiān)控系統設備要加強維護,傳感器必須保持清潔,嚴禁人為損壞。
6、在設有傳感的地方,日常的瓦斯檢查需照常進行,并將檢測數據與監(jiān)控系統的數據進行對照,如發(fā)現有明顯差異,必須查明原因,盡快處理,以保證檢測數據的真實性。
7、礦井應建立安全儀表計量檢驗制度,定期維護校驗,保證其正常運轉。
8、監(jiān)控設備用專用的阻燃電纜連接,嚴禁與調度電話電纜和動力電纜等共用。安全監(jiān)控設備之間的輸入、輸出信號為本質安全型信號。
9、安全監(jiān)控設備具有故障閉鎖功能。
10、煤礦應健全和完善各種規(guī)章制度,確保安全監(jiān)控系統正常運行。要制定安全監(jiān)控崗位責任制、操作規(guī)程、值班制度等規(guī)章制度,完善圖紙臺帳。
。




第五章 瓦斯治理保障措施
加強企業(yè)安全生產基礎工作,建立嚴密、完整、有序的安全管理體系和規(guī)章制度,做到責任明確、制度健全、狠抓落實、嚴格監(jiān)督,消除生產和安全管理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強化“一通三防”瓦斯防治隊伍的建設,將瓦斯治理工作層層分解到各相關人員的頭上,明確責任、從嚴要求,切實履行職責,把瓦斯治理措施和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第一節(jié) 建立安全技術管理體系
一、組織機構
為加強對瓦斯專項整治工作的領導,我礦成立瓦斯治理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煤礦安全科,由李彥林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具體日常事務。
以上領導、科室人員必須每天上班前到監(jiān)控室查閱瓦斯日報表和交接班記錄中各工作面的情況,發(fā)現各種報表、交班記錄有瓦斯超限、風量減少、風路不順,影響:“一通三防”的現象就必須查明是誰值班,及時到工作面現場查明原因,做出處理意見和結果。
二、職責與分工
(一)企業(yè)法人責任制,企業(yè)法人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者
1、負責貫徹黨和國家安全生產方針,貫徹有關安全生產法規(guī)、指令。督促礦長貫徹落實煤礦安全規(guī)程,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2、負責制定考核煤礦主要管理人員的安全目標責任制的執(zhí)行情況,并根據各主要負責人的實際工作業(yè)績進行獎懲、提升和任免。
3、根據煤礦安全生產狀況,審批安全技術項目及資金,研究解決煤礦安全生產所需的人、財、物等安全技術措施所需的費用。
4、經常深入實地檢查工作,對發(fā)現或下面反映存在不安全問題,經過調查落實后,必須指定專人限期處理,排除隱患,逾期不處理的,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5、負責該企業(yè)所發(fā)生的重、特大事故的搶險、救災指揮工作及處理事故的經費開支的審批。
6、聽取煤礦主要管理人員、安全技術負責人關于煤礦的安全生產工作情況匯報,當安全與生產發(fā)生矛盾時,必須以安全為主。
7、對安全生產有顯著成績的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對“三違”人員或造成事故的責任者,給予處罰和追究責任。
(二)礦長是是企業(yè)法人的主要助手,是安全生產的主要負責人,對安全生產負全面責任
1、礦長是全面貫徹執(zhí)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guī)和現行政策的具體負責人,負責組織制定執(zhí)行安全生產各項規(guī)章制度和操作規(guī)程。
2、協助法人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機構和安全管理人員及各專業(yè)技術人員的配置。
3、負責組織制定本礦的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guī)程》,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督促落實,檢查執(zhí)行情況。
4、負責組織制定本礦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安全教育和培訓計劃,并督促落實,檢查執(zhí)行情況。
5、管好用好本礦安全生產投入資金,組織實施達到預期的效果。
6、負責定期主持召開本礦安全生產辦公會,聽取安全工作匯報,總結、部署安全工作,解決安全方面的重大問題。
7、定期組織安全檢查和事故隱患排查。對查出的事故隱患制定、落實整改措施。
8、發(fā)生事故時,負責組織、指揮應急救援,組織事故調查,制定防范措施,及時、如實向上級報告。
(三)、副礦長按各自分工對分管范圍內的安全生產負領導責任
1、在礦長領導下,負責安全生產工作,嚴格執(zhí)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guī)和安全生產各項規(guī)章制度和操作規(guī)程以及各種安全技術措施。
2、定期組織召開分管范圍內的安全工作會議,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隱患,確保分管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和安全工作順利進行
3、及時了解、掌握、檢查生產過程中的安全狀況和安全措施的落實與執(zhí)行情況,對存在問題能現場解決的,必須現場解決,不能立即解決的,必須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
4、組織分管范圍內的安全檢查、事故隱患排查,制定落實重大事故隱患整改措施。
5、負責分管部門的安全教育、培訓和考核。
6、組織分管業(yè)務范圍內的事故調查、處理和報告。
7、具體負責組織分管業(yè)務范圍內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度的制定和落實。
(四)、技術負責人(總工程師)對全礦安全技術工作負技術責任
貫徹安全生產方針,嚴格執(zhí)行技術政策。執(zhí)行《煤礦安全規(guī)程》和技術規(guī)范。
1、負責建立健全技術管理體系,配齊相關專業(yè)技術人員。
2、完善各種圖紙資料并定期進行分析,編制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措施。
3、在職權范圍內履行設計安全技術措施,作業(yè)規(guī)程的編制、審批、報批職責,保證技術措施有效可行。
4、針對存在的危險源,具體負責制定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
5、對‘一通三防”工作負全責,定期分析、研究本礦“一通三防”工作。制定技術措施,解決“一通三防”方面存在的重大問題。
6、負責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試驗和推廣。
7、負責礦山救護工作。發(fā)生重大生產安全事故,協助礦長組織搶救,參加事故調查處理。
8、定期召開工程技術人員會議,研究解決安全生產的技術問題。
(五)區(qū)(隊)長責任制
(1)區(qū)(隊)長是本區(qū)(隊)安全生產第一責任者,并對安全工作人員直接責任。
(2)定期主持召開安全專題會議,嚴格貫徹國家法律法規(guī)、方針政策,質量標準和本單位安全規(guī)章制度。
(3)嚴格按“規(guī)程”和安全技術措施組織施工,必須執(zhí)行不安全不生產原則。
(4)嚴格執(zhí)行現場跟班制度,及時發(fā)現解決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對不能立即消除的隱患,必須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
(5)加強現場安全培訓與教育,進一步夯實安全基礎。
(六)、班組長責任制
(1)班組長是本班組安全生產第一責任者,對本班組安全工作人員有直接責任。
(2)帶領本班組人員嚴格執(zhí)行安全規(guī)程,嚴格按《作業(yè)規(guī)程》、《操作規(guī)程》和有關技術、質量標準作業(yè)和操作。
(3)嚴格執(zhí)行不安全不生產原則,嚴禁違章指揮,違章作業(yè),違反勞動紀律。并有權拒絕任何人違章指揮。
(4)按有關規(guī)定、措施處理生產過程中各類安全隱患問題,對不能立即處理的,必須采取可靠的措施加以控制,并及時報告。
(5)加強安全技術、技能的培訓學習,強化班組人員自?;ケR庾R。
(七)、崗位人員“一通三防”工作責任制
瓦斯檢查工必須按照瓦斯檢查制度、爆破管理制度的規(guī)定,認真履行瓦斯巡回檢查及“一炮三檢”職責,作業(yè)地點瓦斯超限時,瓦斯檢查工有權立即停止該地點的工作,生產隊組必須無條件服從。
安全員、爆破工、電工、瓦斯監(jiān)測工、防塵工、測風員等特種作業(yè)人員在崗位責任范圍內,對“一通三防”工作負責。
安全、生產、技術、調度、機電、物資供應等部門及各生產隊組必須執(zhí)行本礦“一通三防”管理制度,在各自的業(yè)務范圍內,對“一通三防”工作負責。
第二節(jié) 完善各項管理制度
礦井現有十八種制度,但內容不健全,應建立和完善以下管理制度:
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安全辦公會議制度
安全目標管理制度
安全獎懲制度
事故隱患排查與治理制度
安全監(jiān)督檢查制度
安全教育與培訓制度
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安全技術審批制度
安全質量標準化管理制度
設備器材使用管理制度
礦井主要災害預防管理制度
吉田煤礦事故應急救援制度
入井人員管理制度
管理人員下井及帶班制度
班前安全任務交待制度
火工品管理制度
其他制度如《瓦斯抽放管理制度》、《安全監(jiān)測監(jiān)控管理制度》等制度。
第三節(jié) 加強監(jiān)督檢查
一、設立專職安全管理機構
設立瓦斯治理安全管理小組,賦予監(jiān)管權。
二、配足足夠的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其中專職安全檢查人員不少于5人,并保證每班都有專職安全檢查人員在井下。
三、專職安全檢查人員主要檢查監(jiān)督安全生產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執(zhí)行情況和查處“三違”人員。
四、每周至少召開一次安全生產辦公會議,由礦長(法定代表人)主持,專門研究解決安全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安全辦公會決定的事項要明確責任,形成紀要,各分管副礦長要督促檢查落實。
五、嚴肅事故查處,按“四不放過”的原則嚴格依法依規(guī)追究事故責任人,特別是直接責任人。
六、充分發(fā)揮員工監(jiān)督作用,監(jiān)督本礦安全生產管理,切實維護員工的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
七、落實特聘安全群眾監(jiān)督員制度,為特聘煤礦安全群眾監(jiān)督員履行職責創(chuàng)造必要的工作條件,充分發(fā)揮其現場監(jiān)督作用。
八、建立安全激勵機制,安全工作實行重獎重罰。

第四節(jié) 建立安全隱患處理應急救援機制
礦應分專業(yè)成立采煤、掘進、機電、運輸、通風以及其他隱患排除應急救援小組,確定應急救援人員及負責人;當井下出現安全隱患和險情時,礦調度室必須立即按救援預案通知礦有關領導和隱患處理應急救援小組負責人。應急救援小組人員接到通知后,必須先集中,派人員到現場了解分析情況,再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技術措施,同時進行施工前的準備工作,最后再由小組得力人員帶領到現場進行處理。
第五節(jié) 加強日常管理,注重隱患跟蹤,全力消除隱患
礦應每天組織召開安全生產調度會,在調度會上,調度室值班員匯報上一天的生產和安全事故情況;相關專業(yè)負責人對本專業(yè)存在的隱患進行匯報。凡是涉及到安全上的事,安全生產副礦長或技術負責人(總工程師)要親自過問,親自安排,由各科室負責督促落實,根據隱患性質不同,分管副礦長應親自到現場督促落實,跟班指揮,直到隱患全部消除。做到一旦有隱患出現,能夠得到及時跟蹤和有效處理,最大限度減少事故的發(fā)生。
第六章 預期效果
瓦斯治理是一個多系統、多方位、多因素的系統工程,本治理方案是以改造礦井通風系統為重點,完善各項保障措施為支撐,實現瓦斯治理要求為目的的治理方案。通過治理方案能達到以下效果:
1、通過通風系統改造,可以實現穩(wěn)定可靠的通風系統,達到系統合理,設施完善、風量充足、風流穩(wěn)定、風排瓦斯效果好。
2、監(jiān)測監(jiān)控做到設備先進、裝備齊全之后,將對礦井瓦斯機構做到數據準確、斷電可靠、處置迅速、監(jiān)控效果更好的目的。
3、健全管理體制,完善各種規(guī)章制度,加強監(jiān)督檢查,是實現安全生產的重要保障。
4、通過對從業(yè)人員的安全培訓教育,可進一步增強職工安全發(fā)展理念,樹立社會安全意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
5、通過各項措施的實現,可提高礦井的抗災能力,增大職工的生產積極性和主動性。
6、對企業(yè)的管理者,可進一步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和綜合治理能力
7、安全就是效益,瓦斯治理效果好,可提高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企業(yè)就會不斷發(fā)展壯大。


彌勒縣吉田煤礦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八日

煤礦安全網(http://m.haiwanghuyu.com)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