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能源興隆莊煤礦:“煤動脈”一拆一轉 電費年省4萬+!
不搞大拆大建,精準鎖定生產流程中最痛的“堵點”,用“減法思維”+“空間優(yōu)化”的組合拳,四兩撥千斤。“一拆一轉”兩招,就讓煤流奔騰不息,效率飆升,成本猛降!
在山東能源兗礦能源興隆莊煤礦洗選發(fā)運中心主洗車間,配煤系統(tǒng)就像一條輸送“能量血液”的大動脈,維系著生產的順暢運轉,其平穩(wěn)高效直接決定著全礦煤流運輸的連續(xù)性與成本命脈。這條動脈“旅程”漫長,配煤煤流需要經過138#皮帶機→146#皮帶機→286#刮板機→47#皮帶機的長途跋涉,經年累月的重負荷運轉使得286#刮板機成為了這條動脈上的“老病號”,老化嚴重、故障頻發(fā),不僅帶來頻繁的停機檢修與高昂維修費用,其高能耗更使運營成本居高不下。
咋辦?如何破解這一難題?該礦技術團隊迎難而上、精準施策,對這條大動脈來了一場精準的“外科手術”,快刀斬亂麻,果斷拆除了故障“重災區(qū)”——286#刮板機!拆除后,煤流路徑瞬間“瘦身”,精簡為更直接的138#皮帶機→146#皮帶機→47#皮帶機路線,減少一個轉運環(huán)節(jié),便從源頭減少了大量故障隱患與運維煩惱。
僅靠拆除還不夠,要讓煤流順暢“改道”。技術團隊通過實地勘測,對146#皮帶機來了個“乾坤大挪移”!將其整體運行方向,從原來的東西向,精準調整為東南-西北向。最關鍵的是,把146#皮帶機的機頭巧妙延長,穩(wěn)穩(wěn)地對準了原來286#刮板機下料溜槽的位置, 這一“轉”一“伸”,“精簡”與“轉向”的組合拳讓煤流路徑實現了完美、順滑的無縫銜接。
這場聚焦局部的“小手術”,卻帶來了立竿見影的“大療效”。運輸路徑縮短了,冗余環(huán)節(jié)減少了,故障率“斷崖式”下降,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直線飆升!同時,精簡后的系統(tǒng)運行負荷大大減輕,設備維修投入與電力消耗大幅下降,不僅避免了停機維修造成的產能影響,單就一項電費每年節(jié)約達4.32萬元!這可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
“以前那286#刮板機一壞,整個配煤系統(tǒng)就得‘躺平’,大伙兒都得圍著它轉,又費時、又費力、還燒錢!現在可好了,流程順得跟滑梯似的,設備穩(wěn)得一批!我們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前保養(yǎng)維護上了,這感覺,舒坦!”洗選發(fā)運中心主洗車間維修工李晾感觸頗深。
向技術革新要效益,向流程優(yōu)化要效率!這場“一拆一轉”的配煤動脈煥新記,堪稱“小切口、大作為”的完美詮釋,它遠不止于物理路徑的縮短,更標志著一場生產思維向精益化、高效化的深刻變革。當老舊的刮板機退出舞臺,一條更短、更順、更經濟的煤流新動脈已然奔涌不息。在成本管控與效能提升的攻堅路上,興隆莊煤礦全體干部職工的每一步創(chuàng)新突破,都在為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增添厚重的砝碼和強勁的動能。(范鳳霞 岳蒙)